百年英杰
无私无畏的革命者——张道平
张道平(1917-1945)
他出生在铜山汉王镇,少年时期接触到进步思想,投身革命洪流。
他年轻有为,为开辟铜山抗日根据地及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。
重病期间,他仍矢志不渝,舍己为公,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全部青春。
张道平以热血青春,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。
张道平,原名张文盛,1917年3月出生,铜山区汉王镇蛤针窝村人。贫困艰苦的生活环境使张道平自幼磨练出一个勤劳、朴素、积极上进的品格。1931年9月到柳泉高等小学读书,初步接触到革命进步思想。1933年考取享有“革命先锋”之称的铜山师范学校。
张道平在铜师读书期间,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侵略,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,激起了张道平强烈的民族义愤,积极投入到反蒋抗日的革命洪流中去。
1935年12月9日,震惊中外的“一二九”抗日救亡运动影响了铜师的革命师生。张道平奔走在大街小巷,张贴标语、散发传单,组织学生罢课游行示威,以实际行动声援北平学生。
抗日战争爆发后,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各族人民发出全面抗战的号召,为了加强铜山党的领导,上级党组织派人来到铜山恢复发展党的组织,壮大党的队伍。1937年9月,经铜山党组织负责人推荐,张道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张道平入党后,以出任卧牛山小学校长为掩护,利用学校这个阵地向同学们宣传革命道理,以日寇残害中国人民的事实教育大家起来革命,拯救民族的危亡,组织大家投入到抗日斗争中去。
1938年5月徐州沦陷,张道平以殷杨庄党支部为核心与万众一组建了苏皖游击队。游击队扰据点、除汉奸、破铁路、打鬼子,为开辟铜山抗日根据地,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1939年10月,邳睢铜中心县委成立,张道平被任命为中心县委书记。1940年11月,为加强邳睢铜地区的地方武装力量,邳睢铜地区武装编为八路军苏皖纵队第三大队,张道平为第三大队政治委员。
1942年春,张道平奉命返回邳睢铜地区担任组织部长,为我党我军培养和选拔了一大批优秀的领导人才。1943年初,中共邳睢铜地委改为淮北苏皖边区第三地委,张道平任组织部长。他带领机关干部深入基层,发动群众,提高贫雇农的生活水平,为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做出了贡献。
1943年的冬季,张道平由于长期作战的操劳和繁重的工作,身患严重疾病,通讯员给他领了一件新棉大衣,他说:“现在我们还很困难,前方的战士们在趴冰卧雪,等到革命胜利了,再换新的吧。”为了照顾张道平虚弱的病体,地委决定发给他几百元钱以作治疗之用,可是他却把这些钱分别送给了一些家庭困难的同志。大家无不为他这种艰苦朴素,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所深深感动。
张道平的病情日益加重,他知道自己已经不能再为党工作了,心里感到非常难过。他多么想再重整戎装,跨上战马,和出生入死的战友一起驰骋疆场!然而,无情的病魔却夺去了他宝贵的生命。1945年2月,张道平不幸病逝在邳县巨山村。
1945年2月16日,淮北苏皖边区第三地委在邳县巨山村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,追认张道平为革命烈士,并授予他“优秀共产党员”、“青年干部楷模”的光荣称号。
(资料由区档案馆提供)